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资讯 >> 详情
环球最新:农宅换别墅!北京首个宅基地改革试点项目交付
来源: 央广网      时间:2023-05-04 06:12:36

5月1日,北京市首个宅基地改革试点项目——“大兴区安定垃圾填埋场周边综合治理异地迁建项目(西片区)”顺利迁建入住,首批4个村800余户村民将陆续办理入住手续,实现新农村里的“安居梦”。

回迁村民收到“幸福大礼包”及“金钥匙”(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)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在迁建入住仪式现场,“大美安定 幸福新居 欢迎回家”的字样格外醒目,干净笔直的道路旁绿意盎然,灰瓦白墙的独立式住宅错落有致。在项目设计之初,就结合本地村民生活居住习惯和安定镇的历史文化,确定了具有汉代文化特色的“里坊制”建筑风格。小区道路边还别出心裁地放置了磨盘等“老物件”以及具有镇域文化特色的纱灯景观作为装饰。为满足村民的日常所需,社区内还配套建设了幼儿园、医疗服务、文体活动、养老照料、商业、社区综合服务、村委会等公共服务设施。

御林西苑的别墅鳞次栉比(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)

据了解,安定垃圾填埋场建于1996年,主要处理东城、西城、大兴三区的生活垃圾,日均有3500吨左右的垃圾运往此处,填埋堆体高达70米。填埋场排放的气味极其浓烈,以致百姓夏天无法开窗。垃圾运输车随路遗洒的垃圾渗沥液,给周边群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。

御林西苑的别墅鳞次栉比(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)

为了解决居民诉求,在北京市、大兴区两级政府的支持下,安定镇探索出“村庄异地迁建”新路子,打破传统“拆一还一”和“整建制转居”的原有征地拆迁路径,不征地、不转非,以“一宗换一宗”的原则,以“小洋楼+板楼”模式安置,置换“三分地”独立式住宅,迁建垃圾填埋场周边7个村村民的住宅,既改善居住环境,又保留提升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。迁建后,相较原7个村庄的152.76公顷,节约用地45.92公顷。

“以前到了夏天我们都不敢打开窗户,一开窗都是垃圾的味道,特别刺鼻。现在搬过来,这边的环境、绿化都特别好,道路也宽阔多了。”置换到一套240平方米别墅和76平方米板楼的王力争难掩激动的心情,“我们以前都住小平房,现在换了别墅,房子特别宽敞,条件也好,大家心里都特别高兴。”

村民正在办理入住手续(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)

“这是别墅的钥匙,这是板楼的钥匙,您都拿好了”“这是燃气卡,这是电卡”“您在这签字”……交房仪式启动后,村民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,来到地下一层办理入住手续。叫号引导区、身份核验处、财务结算处、入住办理、物业协议签订处等12个工作组已经准备就绪,等待为村民办理交付手续。大厅内人潮涌动、热闹非凡,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。“盼了3年终于盼来了今天,办完手续我要马上去新房看看。”一名正在办理手续的村民激动地说。

办完入住手续的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(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)

为确保西片区村民顺利入住,安定镇为此次迁建入住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和入住指挥部,设立咨询解答、入住办理、房屋验收等12个工作组,为每名村民准备了温馨提示和办理入住手续的“服务包”,办理时间从5月1日至5月5日,覆盖假期和工作日。

新迁居民和工作人员一同测量房间尺寸(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)

郝红玉和儿子拿到了新房钥匙(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)

刚刚领到新房钥匙的郝红玉和儿子迫不及待地前往新家,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开始验房,“我们分的这套房子有297平方米,一共三层,我对这套房子挺满意,准备再仔细装修一下后就入住。”谈到对新家的规划,郝红玉说:“打算我和儿子、儿媳妇还有孩子各住一层,我们互不打扰。等孩子长大一点,再给他单独设计一间书房,让他能专心学习。”

郝红玉在新家阳台眺望远方风景(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)

看着眼前的三层别墅,郝红玉感慨道,“以前都是大瓦房,上卫生间还得去外面,现在搬过来,洗澡、上厕所都在家里,比原来方便多了。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,孩子们高兴老人也高兴。”

标签: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